寶寶出現這些情況不用慌

這是老公在我到月子中心第二天幫我找的資料, 不知道老公在哪裡找到的,但是這些問題當初都是我有擔心到的,分享出來供各位參考。
------------------------------------------
寶寶出現這些情況不用慌 (4/5/2006)
寶寶出生后,為了逐漸适應母體外比較獨立的生活環境,
身體各系統會發生一些重要的變化, 表現出許多特殊的生理現象。
這些生理現象有:

生理性體重下降
在初生數天內,新生儿哺乳量少,由于皮膚、呼吸蒸發水分,又排出胎糞和小便,所以體重非但不增加,反而有下降趨勢,大都在出生后2~4天降至最低點,這稱為生理性體重下降。一般在出生后10日左右可恢复到出生時的體重。如果體重下降過多(超過出生體重的10%)或2周后仍未恢复至出生時的體重,應尋找原因,可能是由于喂養不當或攝入量不足所致。
※修敬出生時重2856公克,出院時2600公克。大概一個禮拜,體重就恢復出生時的體重了。
生理性黃疸
由于新生儿肝臟清除膽紅素的能力較差,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兩三天出現全身皮膚、鞏膜發黃,稱為生理性黃疸。一般7~10天后自行消退,早產儿可能延遲到3~4周才消退。如給寶寶早期喂養,供給充足的奶量,或置新生儿于光線充足的室內,有助于生理性黃疸的消退。如黃疸出現過早(生后24小時內出現)、程度過重或持續時間較長,應考慮為病理性黃疸。
※我們家修敬是當天出院唯一沒有黃疸的小寶寶唷!馬偕護士還問我都吃什麼,怎麼寶寶都沒有黃疸?ㄟ~~~~我吃很多麥當勞,喝了很多可樂(這是不良示範,麥當勞對孕婦而言,是垃圾食物)
生理性脫發
有些新生儿在出生后數周可出現脫發現象,可呈突發或隱匿性。大多數寶寶為隱匿性脫發,頭發綿細、色淡;少數表現為突然出現明顯的頭發脫落。這均屬于生理性脫發。
生理性乳腺腫大
新生儿不論男女均可發生,多在出生后3~5天出現,乳腺腫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有的新生儿甚至還會有少量的乳汁分泌。一般經過2~3周逐漸消退。這是因為母體內通過胎盤進入胎儿體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時還可維持較高的水平。雌激素有使新生儿乳腺腫大的作用,孕激素有使新生儿分泌乳汁的作用。因此,新生儿可出現乳腺腫大并有乳汁泌出的現象。隨著雌激素与孕激素在新生儿體內的代謝和逐漸失效,這种現象可在几周后自行消失。
陰道出血
這一生理現象可在女嬰出生后5~7天出現,陰道有少許血性分泌物或灰白色黏液分泌物流出。這是由于在母體內,胎儿陰道上皮及子宮內膜受母體激素影響,出生后,母體雌激素影響中斷,造成類似月經般出血,故也稱“假月經”。一般持續一到兩天自行消失,無需治療,但應注意局部清洁。
新生儿紅斑和粟粒疹
常在生后一兩天出現,原因不明。皮疹呈大小不等、邊緣不清的斑丘疹,散布于頭面部、軀干及四肢,寶寶無不适感。皮疹多在一兩天迅速消退。
“馬牙”和“螳螂嘴”
大多數寶寶的牙齦上可見黃白色、米粒大小的小珠,這是由上皮細胞堆積或為黏液腺分泌物積留形成,俗稱“馬牙”,數周后可自然消退。
紅色尿
新生儿出生后2~5天,由于小便較少,加之白細胞分解較多,使尿酸鹽排泄增加,可使尿液呈紅色,并在排尿時出現啼哭,多在尿液染紅尿布后被發現,持續數天后可消失。
※修敬出生後大五六天才出現,但只有一點點而已
色素斑
又稱胎生青記。在新生儿的頭部及臀部,往往可見到灰藍色的大片色素斑,多為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明顯,壓之不退色,這是因為皮膚深層堆積了色素細胞所致,生后5~6年內自行消失,亦可終生存在,不需治療。
※修敬的膝蓋、屁屁還有腳踝的地方都有。膝蓋和腳踝的已經退了很多,屁屁還很明顯且大片。
粟粒疹、汗疹
新生兒常在鼻尖、鼻翼或面部出現粟粒樣黃白色小點,稱粟粒疹,是皮脂腺堆積阻塞所致,注意切勿擠壓。在夏季,新生兒常可在顏面、軀乾和四肢見到極細小的小水皰,即為汗疹,這是由新生兒汗腺分泌功能亢進,汗液聚積而引起,也無須處理。
※不是我愛當老王,我家修敬從肚子裡出來的時候,真的是白白淨淨,皮膚沒有因為泡羊水太久而皺皺的,(剛出生的照片)不像一般小寶寶剛出生時像老頭一樣。不過從第二天開始,他就冒出了好多紅斑和粟粒疹。後來小兒科醫生還開了一種藥水讓修敬洗澡,紅斑就退的很快了!出院的時候紅斑幾乎快要沒有了。 (醫院護士阿姨拍的照片)

新生兒紅斑
新生兒皮膚柔嫩,出生後與大自然接觸,皮膚受到刺激,發生充血,形成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紅斑,手足可微帶青紫,這種現象叫新生兒紅斑,一般持續1~2日後逐漸消退,呈糠皮樣脫屑,無其他症狀。

-------------------------------------------------------------------
怎樣觀察新生兒的大小便
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排出胎糞。胎糞是由胃腸分泌物、膽汁、上皮細胞、胎毛、胎脂以及咽進去的羊水所組成的,顏色黑綠黏稠,沒有臭味。隨後2~3天排棕褐色的過渡便。以後就轉為正常大便了。由於餵養奶質不同,大便也略有差異。母奶餵養的小兒,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軟膏樣,味酸不臭;牛奶餵養的小兒,大便色淡黃,均勻較硬,有臭味。一般吃母奶的新生兒,比牛奶餵養的新生兒大便次數要多,每天4~6次,甚至達7~8次之多。如果母親乳頭有裂傷出血,大便可能呈柏油樣,這都屬於正常大便。大便帶有鮮血,要看新生兒有沒有假月經、肛裂、外傷及尿布疹。如果大便呈稀水樣、蛋花湯樣、綠色發酸,要考慮是餵養不當,飢餓所致。大便灰白色可能為膽道閉鎖。新生兒往往在生產過程中排出第一次小便,生後第一天可能沒有尿或者排尿4~5次,以後根據攝入量逐漸增長,24小時可達20次。如果生後48小時仍無尿,則要考慮有無泌尿系統的畸形,可先餵糖水並註意觀察。有人認為無尿與新生兒尿中有較多尿酸鹽結晶將腎小管堵塞有關。有時有微量蛋白及尿酸鹽結晶可排紅色尿,多餵水則可糾正。如果多餵水後仍不排尿,應及時請醫生診治。


2 則留言:

  1. 哇~~
    學長真的很認真ㄋㄟ~找到那麼多資料喔~~呵呵~~~^_^
    不過~為什麼裡面有些中文字有點奇怪啊~~:P

    回覆刪除
  2. 因為,有些資料應該是從大陸網站抓下來的吧!所以有些是簡體字的用法囉!

    回覆刪除

留下您的意見吧

FB留言